|汕头经济特区|毕业证|是什么样的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860年,汕头正式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人称“百载商埠”,经济外向,曾有美、英、法、德、日、俄、荷、比等8个国家在汕头设领事馆。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
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
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
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1]。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
2011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复,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汕头全市[2],即2003年来汕头行政区划范围,含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南澳县“六区一县”。
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3]
汕头市龙湖区
汕头经济特区自然条件
汕头经济特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北回归线贯穿全境,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c。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年日照2000--2500小时[4],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21℃--22℃[5],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6℃--40℃,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4]。
汕头经济特区交通网络
汕头经济特区的交通发达,素有“华南要冲,粤东门户”之美称。
港口方面,现已初步形成海陆空相互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是中国18个枢纽港之一。全特区拥有5000吨级以上的泊位18个,其中万吨泊位6个。货轮直通国内沿海港口和80多个国家及地区160多个港口,客轮通达广州、海南等地,每天往返汕头与香港。
公路方面,海湾大桥、礐石大桥和深汕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全线通车,将深圳、汕头、厦门三个经济特区连接起来,全特区开辟客运线170多条,直通华南、华东、西南等主要城市。
铁路方面,广梅汕铁路与京九铁路连通,贯穿全国各地,成为全国铁路干线的又一出海口。厦深铁路串联汕头、深圳、厦门三个经济特区,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客货运输通道。广汕铁路和深汕铁路相继开建,将大大加快汕头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步伐。
航空方面,汕头外砂机场现已停止民用服务,只保留军事用途。潮汕国际机场(机场iata:swa,沿用汕头外砂机场的代号),是广东省内继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之后第三大干线机场。中国南方航空汕头航空有限公司基地机场,距离汕头市中心28公里。从机场通过高速公路到汕头市中心需约40分钟的车程。
汕头市客运枢纽(3
汕头经济特区基础设施
汕头经济特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水、供电设备得到改良,供水充足,电力自给有余。电信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已实现了国际、国内程控、直拨服务、可与世界246个城市和国内2100多个城市直拨电话,邮电综合实力跃居全国中等城市第三位。汕头金融建设迅速发展,全市共有金融机构(网点)1282个,证券机构5家,外资银行分行(代表处)5家,汕头的陶瓷、抽纱、超声电子、食品加工、食品机械、感光材料等工业产品也闻名遐迩。[6]
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情况
汕头经济特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全国投资硬环境十优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质量考核中名列第二位。
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以来的主要成就
汕头经济特区于1981年11月正式成立[7],从1.6平方公里起步,1984年11月扩大到52.6平方公里,1991年11月再次扩大到234平方公里。特区自创办以来,在一片荒滩上起步,靠解放思想开拓,靠艰苦创业拼搏,取得巨大成绩,规模日益壮大,不断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经济实力增强。2009年汕头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116.51亿元,同比增长10.6个百分点.汕头专利申请量居全省地级市第四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件,国家免检产品3
汕头海关旧址
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8件;全国驰名商标12件,广东省著名商标131件,驰(著)名商标约占全省总数的10%,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二位。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06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438%;万元gdp能耗为0.66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38%,位列广东省第四低。特别是近几年来,汕头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起跑线。gdp由2003年的498.43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850.15亿元,年均增长11.2%;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03年1470万吨发展到2007年的2300万吨,年均增长10.8%;出口总额由2003年的18.92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39.12亿美元,五年累计150.15亿美元,年均增长20%;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由2003年的5200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1.72亿美元,增长2.3倍。
(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汕头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较快,功能较为齐全,已形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等级公路、铁路为骨架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港口吞吐量从1981年的336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2300万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981年的7.81平方公里扩大到2007年的118.06平方公里。
(三)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39.12亿美元,为1981年的14.6倍。1981-2007年,全市累计出口总额459.95亿美元,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2.71亿美元。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领域扩大,我市已同1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
(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政府行政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进行,公共财政框架和新型国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投资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五)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中毛入学率超过100%,农村实现完全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被列入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保持在全省地级市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397元提高到2007年的116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81年的295元提高到2007年的451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81年的1.25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843.61亿元。[4]
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的主要优势
[6]一是侨乡侨力丰富。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汕人一向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敢闯敢干,在潮汕人中特别是在海外,涌现出一大批商界巨子和社会精英,在海内外影响巨大。侨资侨力侨智是一笔极大的财富,也是招商引资最重要的资源,汕头改革开放后直接吸收的外资中,80%以上是侨资。
二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汕头民营经济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好。改革开放初期,汕头特区就率先提出“四放”(放开视野,放宽政策,放胆试验,放手大干)方针,实行“三个一齐上”(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大中小企业一齐上,集体经济、横向联合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一齐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我市民营投资占全市投资的六成以上,民营企业户数占全市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六成左右,企业上市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增强[6]。。。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
下辖地区
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
政府驻地
汕头市金平区大华街道跃进路28号
电话区号
0754
邮政区码
515000。人 口
560.82万人
方 言
潮语-潮汕练江小片-汕头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礐石风景名胜区、塔山风景区、龙虎滩海滨度假村、南澳青澳湾等
机 场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汕头外砂机场
火车站
汕头站、汕头北站、潮阳站、潮南站
车牌代码
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