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hé jīn]|毕业证|是什么样的的最新动态,查看[hé jīn]|毕业证|是什么样的毕业证样本的更多信息,搜索并申请适合您的职位,该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河津古称绛州龙门,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因地处滨河要口,当黄河要津,故名。河津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隅,吕梁山南麓汾河与黄河交汇的三角地带,东迎汾水与稷山县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有台地与万荣县毗连,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乡宁县接壤。辖区东西宽27.5公里,南北长35公里,河津市总面积59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2′-110°50′和北纬35°8′-35°17′,海拔高度在367.5米至1107米之间。至2016年,河津市下辖2个街道、2个镇和5个乡,计9个社区、14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1.17万(2017年),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别 名
古耿、耿城、耿都、耿乡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山西省运城市
下辖地区
2个街道、2个镇、5个乡
政府驻地
城区街道
电话区号
0359。面 积
593平方公里
人 口
41.17万(2017年常住人口)
方 言
中原官话-汾河片-解州小片(秦语)河津话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薛仁贵寒窑、真武庙(九龙庙)等
机 场
运城关公机场
火车站
河津站。。河津市行政区划概况
河津市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集居。龙门,最早记载于《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战国时期魏国的军事要塞皮氏邑位于河津市,汉代在此置皮氏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为龙门县,从此“龙门”专指今河津。“河津”一词首见于汉代地理名著《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意谓黄河津渡。
1.夏帝不降三十五年,殷侯上甲微灭皮氏国(又叫皮氏部落)。
2.公元前1525年商祖乙曾迁都于耿。[1]
3.公元前1524年,商祖乙封弟弟祖丙于耿,建立嬴姓耿国。[2]
4.西周建立后,灭商耿,封周室族人于耿,建立耿国,为姬姓耿国。[3-6]
5.公元前611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灭耿[7],把耿地赐给大夫赵夙为采邑。[8-11]
6.战国时,邑地属魏国皮氏。
河津在运城的位置
7.公元前211年,秦置皮氏县,属河东郡(今运城市)管辖。
8.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更名延平县。
9.东汉时复改为皮氏县。
10.三国时属平阳郡(今临汾市)管辖。
11.南北朝时期北魏真君七年(446年)改皮氏县为龙门县。
12.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为高凉郡(今稷山县)治,辖高凉、龙门二县。
13.唐武德二年(619年),龙门县为泰州(今永济市)治。
14.唐武德五年(622年)析置万春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并万春入龙门县;
15.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为河津县。[12]
16.金朝贞祐三年(1215)属河东南路,由荣州(今万荣县)管辖。
17.清.雍正二年(1724)由直隶绛州领治。
18.民国初年属山西河东道。
19.1949年属运城专区。
20.1954年属晋南专区。
21.1958年11月并入稷山县。
22.1961年12月恢复河津县。
23.1970年属运城地区。
24.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13]。
25.2000年属运城市代管。
河津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5月,河津市下辖2个街道、2个镇、5个乡,共计14个社区、148个行政村。[14]
街道/镇 | 辖区 |
城区街道 | 文苑社区、汾雁社区、翠岭社区、虎岗社区、莲池社区、府东社区、府西社区、紫北社区、麟岛社区、新兴社区 |
樊家坡、马家、米家湾、高家湾、吴家关、米家关、东关、城北、城关、杨家巷、西关、东窑头、西窑头、郭村、修村、黄村、东黄、卫庄、西王、百底 | |
清涧街道 | 朝阳社区、花苑社区、津辉社区、翠溪社区 |
清涧一村、清涧二村、清涧三村、清涧四村、范家庄、西庄、康家庄、任家庄、天成堡、何家庄、杜家沟、龙门、张家庄、西侯家庄 | |
樊村镇 | 樊村、曹家窑、任家窑、沙樊头、西樊村、西光德、东光德、李家庄、堡子沟、寺庄、芦庄、常好、常好堡、干涧、古垛、魏家院、史家庄、韩家院、西磑村、上寨、张家巷、刘家院、固镇、樊村堡 |
僧楼镇 | 北午芹、旭红、忠信、人民、李家堡、马家堡、刘家堡、东侯家庄、尹村、北方平、南方平、张吴、北张吴、琵琶垣、闫家洞、贺家巷、艳掌、小张、北王、北王堡、郭庄、贺家庄、张家堡、史家窑 |
小梁乡 | 西梁、东梁、马家庄、南梁、胡家堡、刘村、寨上、中湖潮、东湖潮、伯王、武家堡、小梁、南原、小停、辛庄、西坡、东坡 |
柴家乡 | 上市、庄头、下牛、丁家、柴家、山王、夏村、北张、樊家峪、吴村、北原、苍底 |
赵家庄乡 | 赵家庄、官庄、伏伯、樊家庄、义唐、东庄、新赵、邵庄、石庄、史恩庄、史惠庄、新仁庄、南里、北里、南辛兴、北辛兴、新兴、垣上 |
下化乡 | 老窑头、杜家湾、周家湾、陈家岭、上化、南桑峪、上岭、下院、半坡 |
阳村乡 | 太阳、太阳堡、三迁、峻岭、西辛封、东辛封、苍头、郭家庄、连伯、永安 |
河津地理环境
河津位置境域
河津
河津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运城市的西北隅,汾河和黄河汇流的三角地带,东迎汾水与稷山县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有台地与万荣县毗连,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乡宁县接壤,东西宽27.5公里,南北长35公里,面积为59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度32分15秒至110度50分45秒,北纬35度28分17秒至35度47分15秒。[15]
河津地形地貌
河津市由吕梁山区、南北坡高垣阶地及黄河汾河河谷等地貌单元组成,境内有一山(吕梁山)、二河(黄河、汾河)、三峪(遮马峪、瓜峪、神峪)。因汾河横穿辖区中部而过形成平坦而肥沃的河谷盆地,地形自北向南呈两端高中向低的马鞍状。
河津气候
河津市位于山陕高原,属暖温带大陆性黄土高原气候,受季风和内蒙沙漠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春季温和,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多风,春季略长于秋季,冬季略长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3.5度,年平均降水量544.9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28.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328.2小时,年平均风速2.1米/秒,风速以清涧和禹门口最大[16]。
河津水文
河津市地表水属黄河水系。黄河在河津市域蜿蜒约30km,为河津最大客水资源;汾河齐腰横贯,流经城区街道办、柴家乡和阳村乡西入黄河,在河津市域流程22.3km,年径流量平均14.5亿立方米,断流现象时有发生;泉水主要分布在紫金山南麓,遮马峪、瓜峪、神峪等三峪年经流量为940万立方米;地下水较丰富,北西部基岩山区的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山前倾斜平原区的地下水以孔隙水为主,地下水年总补给量约为2.173亿立方米。
河津自然资源
河津矿藏资源
河津
河津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16种,其中被开发利用的9种,以煤炭资源最多:
煤:贮藏于市域西北部,属乡宁煤田的延伸部分,面积约68km2,地质储量约6.8亿吨。
硫铁矿:贮藏于市域西北部,面积6km2,探明储量d级715.96万吨,折合标准矿295.64万吨。
石灰石:贮藏于市域北部的吕梁山,经勘测的龙门山及西硙口一带石灰岩,储量约3.4亿吨。
铁矿:贮藏于市域北部一带,矿体大部分呈窝状,少部分为层状,品位35%左右。
石英砂岩:分布于市域北中部一带,出露长度7000m,平均厚度10m,地质储量为784万吨。
耐火粘土:分布于市域西北部,为制造耐火材料原料。
矿泉水:位于市域北部瓜峪沟一带,是具有多种矿物质的珍贵水资源。
另外,还有钾长石、铝土矿、辉绿岩、白云岩、地热、煤矸石、砂岩等矿产资料。
河津土地资源
河津市共有土地870154.3亩,其中农用地403484.4亩,含耕地35635.7亩,林地32385.1亩,园地14767.0亩,牧草地16.6亩,建设用地135678.0亩,含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5013.7亩,交通用地20664.3亩,未利用地229477.2亩,水域用地101514.7亩。
河津水资源
西山公园[17]
辖区水资源年总量3.2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近千方立方米,建有禹门口黄河提水大型水利工程和多处机电灌站,年总提水量约4亿m3,服务于大型工业企业及河津、稷山、新绛三地数十万亩的农田灌溉。
河津人口
据2016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09501人,比上年增加2392人,同比增长0.58%。其中,男性214473人,女性195028人,男女性别比为109.97(女性为100);城镇人口223062人,乡村人口186439人,城镇化率为54.47%;人口出生率为11.37‰,人口死亡率为5.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19]
河津经济
河津总体状况
河津夜景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07亿元,比上年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4.4亿元,比上年增长4%。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上年的4.6:60.2:35.2调整为4.5:59.5:36。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0.1和0.7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二产主导地位依然明显。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43890元,比上年增长4.4%。[19]
河津第一产业
2012年河津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农业总产值9.4亿元,增长9.7%;林业总产值0.25亿元,下降0.5%;牧业总产值2.7亿元,下降6.8%;渔业总产值157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亿元,增长5.2%。201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8.8万亩,油料播种面积为0.77万亩,棉花播种面积为0.1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为3.7万亩,水果播种面积2.5万亩。2012年,河津市完成三北工程6000亩,天保工程1500亩,国家补贴制造林1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干果经济林1000亩,干果经济林23655亩,新增林地面积3.7万亩[20]。
河津第二产业
工业:2012年,河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38.2亿元,比上年下降21.9%;实现工业增加值85.1亿元,比上年下降15.2%。从产销情况看,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5%,其中,轻工业产销率96.4%,重工业产销率97.5%;从走势来看,企业效益逐渐向好。
建筑业:2012年,河津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企业16家,完成总产值5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9.7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1.49亿元,其它产值1.64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13万平方米,竣工产值21.5亿元。2012年河津市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27.9亿元[20]。
河津第三产业
贸易:2012年,河津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亿元,比上年下降5.2%。其中:零售行业实现零售额47.2亿元,下降15.4%;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0.9亿元,下降0.4%;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8亿元,下降6.8%。
金融:2012年末,河津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150.6亿元,较年初增加17.7亿元,增长1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6亿元,增长11.5%。各项贷款余额为81亿元,较年初减少7.7亿元,下降9.5%。
通信:2012年,河津市邮电业务收入24151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529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2622万元。宽带网用户5.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5.67万户,移动电话36.05万户。
河津社会事业
河津文化事业
河津市开展“文化下乡”、文明和谐创建、公共文化惠民、城市形象提升等十大活动。2012年,河津市送戏下乡400余场,为农村免费送电影1776场,市图书文化大楼完工,7个乡镇文化站已建成投用,建成148个农家书屋,148个行政村的农村体育健身场所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用户7万余户。
河津教育事业
至2012年河津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60所,其中幼儿园99所,小学120所,初中32所,职中2所,高中7所;在校学生82099人,其中高中14142人,职业中学2051人,初中19412人,小学33218人,幼儿园13276人;幼儿入园率95%,初中三年保留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7%。
河津医疗卫生
至2012年河津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6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890张;卫生人员总数290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8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2%和0.3%,每千人拥有医生数4.41人;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综合达标率为98.2%,医疗机构达标193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81013人[21]。
河津生活保障
河津市建有各类敬老院6个,福利工厂16个;4678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0770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各类优抚对象共计1835人。2012年河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219人,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087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59人,机关事业保险参保人数14132 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3046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1294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5748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002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281家,参保人数47500人,提供社会保障卡个人信息13000万条。
河津基础设施
2012年,河津市建成黄村、樊村35千伏变电站,发展节水面积186.7公顷,实施黄河工业供水和饮水解困工程,完成水保治理1000公顷;城区面积由8平方公里发展到2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5.3万人增加到18.2万人,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2%增加到33.8%,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1平方米增加到36.4平方米,形成了新耿区和龙门区两位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框架[20]。
河津城市环境
2012年,河津市二级以上天数338天,其中一级天数7天,二级天数331天;减排二氧化硫2697吨,化学需氧量364吨,氨氮36吨,氮氧化物1538吨;实施了天然气置换煤气和管网扩建工程,城市气化率达到93%;城市热源厂扩容改造工程已完成,可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8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2%[16]。
河津交通运输
河津公路
辖区内209国道纵贯南北,108国道横穿东西。三条运煤专线(龙虎公路、上山公路、上固公路)公路以及稷西、万苍、东张三条公路干线交错辖区,实现了村村通;g5京昆高速公路在河津有两处出入口,吉县至河津、河津至运城的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河津成为晋陕交通枢纽。
河津铁路
辖区内国家一级干线黄韩侯铁路、侯西铁路贯穿全境,铁路长28公里。国家“十二五"期间拟建的煤运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通过河津全境,为双线电气化一级铁路,新建清涧火车站。
河津旅游
河津概况
河津市存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20多处,麟岛上的真武庙金碧辉煌;回音似鸟鸣的镇风塔;雄距虎岗的薛仁贵寒窑;司马迁坟,王通弹琴山,王绩隐居洞等古朴神秘各有千秋;禹门口钢桁铁路桥、悬索公路吊桥、斜拉钢丝桥、圆拱石桥、小半径高层引桥等以“五桥并架一处”遐尔闻名。河津的汾河湖潮村段,每年夏天吸引成千上万的天鹅野鸭,游客纷至沓来[13]。
河津景点
薛仁贵故里位于河津市城区东紧临候西铁路和108国道6公里处的修仁村,村东的土岗名曰白虎岗,岗上有薛仁贵及其妻柳氏居住过的土窑一孔,亦称寒窑,高宽均为1.7米,清末民初灶、炕犹存,窑侧有白袍洞一所,内塑薛仁贵及其妻坐像。
高禖庙位于河津市区西南5公里处的阳村乡连伯村西沙梁上,地概壮巍,视野辽阔,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代高禖庙的前身皋庙就创建于此。高禖庙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西傍黄河,南临汾水,北依吕梁山,东望白虎岗;建筑格局方正均衡,颖敞合理;庙内主要有戏台、古井、献殿、结义殿、三霄殿、五岳殿、阎殿等。
真武庙(亦即玄武庙)
黄河龙门[22]
位于河津市城区三里许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因其状如龙,故俗称九龙庙、九龙头。真武庙居势高峻,三面临空,形状似岛,又因岗头遍岭是青松翠柏,故有“卧麟岗”之称。清咸丰十一年,崇文社王照离等人在创建崇文阁、纯阳洞时题名“麟岛”。
黄河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河津与陕西韩城交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传说龙门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鲤鱼跳龙门”指的就是禹门。《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22]。
河津特产
柿饼又叫耿饼,山西晋南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又叫“思丙”,有追思祖丙的意思。相传祖乙由耿迁至邢以后,就将国都定在那里,而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今河津南部一带)并立祖丙为国君。后来的耿氏族人,尊祖丙为耿氏之祖,为纪念这位氏祖,每年的腊月初五祖丙诞辰,供祭祖丙时摆设柿饼,柿饼(思丙)一词来源于此。《括地志》记载: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国也。在晋南,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摆满了柿饼,用来招呼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