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正文

英德村|毕业证|是什么样的

|英德村|毕业证|是什么样的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各个大学,英德村|毕业证|是什么样的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样本图片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英德村位于镇政府西9公里,到镇道路为砂石路,交通方便。辖14个村民小组,汉、彝、哈尼族杂居。至08年底有农户287户,有乡村人口1070人。。。。海 拔

1240米

年平均气温

17.8℃。。全村国土面积21.36 平方公里,海拔 1240米,年平均气温 17.8℃,年降水量 1256.4毫米,适合种植核桃、、茶叶、、甘蔗等农作物,主产烤烟、水稻、玉米、蚕桑、茶叶等。全村耕地面积 2775亩,其中,水田面积1190亩,旱地面积1585亩,人均耕地 2.59亩,林地 17611 亩。

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2.6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6.8万元;畜牧业收入56.2万元;林业收入30.6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9万元;工资性收入9.8万元;其他收入1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2008年,粮食总产406000公斤,人均315公斤。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93 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 2775亩。

英德村河尾巴自然村新农村建设项目于2007年11月开工,2008年3月建设完工。项目总投资52.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32.3万元。在产业发展上,投资7万元推广蚕桑种植102亩,其中项目投入资金1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12.5万元扩修入村道路500米,铺沙石,串户路1公里;投资5.3万元新建科技文化活动室1间80m,在庭院建设上,投资27万元对35户农户进行门面修复,庭院内打水泥地板,户均建沼气1口,改厕、改厨、改猪牛栏圈,建太阳能洗澡室15户。投资0.5万元举办科技培训8期280人次,主要培训蚕桑种养殖技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至2008年末,该组实现人均有粮670公斤。年末实现人均纯收入1365元,比实施前的人均纯收入1065元增300元,增幅28%。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英德村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36.00 亩(其中:田1,190.00 亩,地 946.00 亩),人均耕地 1.90 亩,主要种植 水稻,玉米,烤烟,甘蔗,蚕桑,茶叶 等作物;拥有林地 17,611.00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0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01 亩,主要种植 桔子,核桃 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10.00 亩,其中养殖面积 0.00 亩;草地 0.00 亩;荒山荒地 8,595.00 亩,其他面积 3,684.00 亩。有 铜 等资源。

英德村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全村有 287户通自来水,有 0 户饮用井水,有 29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64 户通电,有 0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258 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8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 210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砂石路;进村道路为 土路 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 9.00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9.00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0 辆,拖拉机 2 辆,摩托车 108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2,136.00 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49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4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 5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6户;建有小水窖 17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0 户。全村有7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0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17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269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 0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英德村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192.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86.8万元;畜牧业收入 56.2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388 头,肉牛 58头;渔业收入 1.00 万元;林业收入 30.6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9万元;工资性收入 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 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59.8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0 人,在省内务工 40 人,到省外务工 10人。

英德村人口卫生

该村至08年底有农户 287户,共乡村人口 1070 人,其中男性 509人,女性 480人。其中农业人口 1080人,劳动力 628 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彝 族205人,汉族855,哈尼族、拉祜族、傣族、白族1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900人;享受低保70 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75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2 人,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 9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 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0 个,人畜混居的农户 900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英德村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 1 所,校舍建筑面积 1,368.00 平方米,拥有教师 5 人,在校学生49人,距离 镇中学7.00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7 人,其中小学生49 人,中学生28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英德村人文地理

英德村位于镇政府西5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287户,1154人。海拔1240米。国土面积1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36亩,其中水田1190亩,旱地946亩。主产甘蔗、水稻、玉米。汉、彝族杂居。1所小学。

该村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十二生肖石雕、祠堂、旌标等。[1]

英德村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4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8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800.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7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150个(劳均2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28.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2]

英德村新农村建设

英德村河尾巴组新农村市级试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3.3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20万元,群众自筹23.3万元。具体建设内容:门面改造、庭院地板建设35户;铺设砂石路500米,串户路1公里,挡墙2堵50米;新建科技文化活动室1间80平方米;种植产桑100母;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8期320人次;建设简介牌一座。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