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正文

揭阳县|毕业证|是什么样的

揭阳县|毕业证|是什么样的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揭阳县因古五岭之一揭阳岭而得名。是粤东古邑。。。。揭阳县地名来由

“揭阳”因古五岭之一揭阳岭而得名。

揭阳县建置沿革

·先秦

揭阳市地域人文历史悠久,八千年前已留下人类文明足迹。

通过专家鉴定,采集到史前古文物,把揭阳的史前文化上溯至距今八千年。[1]

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揭阳已有一万年以上的人类生活史,五六千年的文明史。

在旧石器时代,揭阳已有人类居住繁衍。

在新石器时代,揭阳文明已与中原文明实现同步。[2]

揭阳市地域夏商之际属海阳国(南瓯国)境。

商代属南越地。

西周时属扬越地。

《舆地广记》称春秋时属七闽地。

战国时属闽越国地。

·秦汉

揭阳市地域秦朝时属南海郡揭阳县。

秦末赵佗称王时属南越国揭阳县。

西汉初属南海国。

汉朝时属交州南海郡揭阳县。

三国时属吴国广州南海郡揭阳县。

·晋南北朝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属广州东官郡海阳县。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

南朝南齐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

·隋唐

隋朝属广州总管府潮州海阳县。

唐朝先后为江南道、福建经略史、岭南道领属的潮州或潮阳郡海阳县。

五代十国时期属南汉国。

·宋元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析潮州海阳县永宁、延德、崇义三乡置揭阳县。[3]

宋绍兴十年(1140年),重新设立揭阳县,县治迁至玉窖村(今揭阳榕城),以古多榕树而得名。[4]

元朝属广东道宣慰使司潮州路总管府。

·明清

明朝属广东布政司潮州府。

清朝属广东省惠潮嘉道潮州府。

清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定潮州府澄海县鮀浦司沙汕头为通商口岸。

·民国

民国初揭阳市地域属广东省潮州安抚使。

1914年属广东省潮循道。

1936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当代

新中国成立后,揭阳市地域先后隶属广东省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

新中国成立之初揭阳市市地域属广东省潮汕专区。

1952年属广东省粤东行政专员公署。

1956年属广东省汕头地区专员公署。

1968年属广东省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3年7月属广东省汕头市。

1991年12月设置今广东省揭阳市。

揭阳县县域变化

揭阳县的历史上的行政区域范围是不同的。

秦朝至三国,岭南南海郡揭阳县行政区域包括今潮汕地区、梅州市大部、闽南漳州市南部。

晋朝至唐朝,揭阳县地域并为广州义安郡或潮州的海阳县。[3]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析潮州海阳县永宁、延德、崇义三乡置揭阳县。[3]

宋绍兴十年(1140年)重置揭阳县,宋朝至近代,一直是潮州(潮汕地区一带古代行政区域地名)的重要辖地,揭阳县县域包括今揭阳市揭西县、榕城区、揭东县、梅州市丰顺县大部。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揭阳县县域包括今揭阳市揭西县、榕城区、揭东县。

1965年由汕头专区揭阳县西部析置揭西县之后,揭阳县县域包括今揭阳市榕城区、揭东县。

1991年12月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揭阳县升格为揭阳市,揭西县、普宁县、惠来县、揭阳县地域归揭阳市管辖。[5]

揭阳县大记事

秦朝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地区后,在岭南设南海郡,南海郡又下设揭阳戍守区,隶南海郡,揭阳戍辖区含今广东省潮汕三市(潮州、汕头、揭阳)、梅州市与陆丰县地域,以及福建省漳州下辖的云霄、东山、诏安、漳浦、平和等5县的县域。古揭阳是今潮汕地区最早的建制。

西汉初,汉朝为削弱闽越、南越两个藩国,令闽越、南越各分出部分土地,建立南海国。南海国国王(即南武侯,名织)由西汉中央直接任命,名义上下属东越国。大多数学者认为南海国首都应在广东,因为其实南海国境相当于原秦揭阳戍境。

汉朝

西汉初,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在秦揭阳戍(汉初南海国)境内分置揭阳县、海阳县(县治在今潮州),隶南海郡,这一时期揭、海两县并立,是海阳建县之始。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时置揭阳县,属南海郡,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荒置南越国所设立的海阳县。十二月,揭阳县令史定(后为汉武帝赐姓揭,成为揭姓先祖)问汉兵至,即降汉,被封为安道侯,仍任揭阳县令。

西汉末年,王莽(公元8年—23年)在古揭阳县地设南海亭,亭治在今潮州。

晋朝

东晋成帝咸和年间(325-342)南海郡东部分立东官郡,辖揭阳县、宝安县等,含今增城、东莞、深圳及以东的粤东地区。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原揭阳县拆为海阳县(今潮州市)、潮阳县、海宁县(今惠来县)、绥安县(今云霄县)等四个县,隶东官郡。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在东官郡东部析出义安郡,以原揭阳县地立为义安郡,郡治便设在海阳县(今潮州),义安郡下辖海阳县、潮阳县、海宁县、绥安县、义招县5县。

隋朝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以原义安郡地立为潮州,州驻义安县,领义安、潮阳、海宁、绥安、义招、程乡6县。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潮州名始此。

宋朝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析海阳县永宁、延德、崇义三乡复置揭阳县,治[阝留]隍,归属潮州,潮州辖海阳、潮阳、揭阳3县古称“潮州三阳”。绍兴三年撤销。海阳县永宁乡,今揭阳榕城及以东地方;海阳县延德乡,今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包括潮安县庵埠镇;海阳县崇义乡,今揭西大洋、五经富、金和、塔头、凤江及揭东霖磐、玉湖,包括丰顺县汤坑等。

宋绍兴十年(1140年),重新设立揭阳县,县治迁至玉窖村(今揭阳榕城),以古多榕树而得名。

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僧人法山于双山(今桂岭区)创建双峰寺,是揭阳县最早的佛寺。明洪武年间,僧人石山将双峰寺迁至榕城马山巷。

潮州人重视文化,讲究风水,“三阳”正寓“三阳开泰”之意,有吉亨之象。即便潮州在该时期,多天灾人祸,仍诞生了潮州前、后八贤和前、后七贤。与此同时展开了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活动,形成于唐朝后期的潮汕商帮,开始兴盛起来。素有“吾邦文献”、“岭南名邦”、“海滨邹鲁”美誉的潮州,是一个人才辈出、英才荟萃的地方。

元朝

元朝揭阳县属潮州路。端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率宋军到揭,元兵穷追至此,陷城后,纵火焚城,县署和学宫被毁;屠杀三日,尸积如山,全城剩下六户八口人。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为潮州路,仍辖“三阳”,辖海阳、潮阳、揭阳三县。属广东道宣慰使司。

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梅州隶入潮州路。与此同时潮汕商帮仍兴盛发展,该时期东南亚逐渐成为潮人移民的第一阵地。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漳州陈遂,又名陈吊眼,踞揭阳,自称“定王”,至明洪武初始降。后逃入黄岐山北面岭的石穴中,后人称此山为陈吊岭。

明朝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潮州路改称潮州府,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辖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十月,大毁寺观。1392年,揭阳境内的宁福寺、花果寺、丰化寺、宝福寺、双山寺、资福寺、福成寺等田地产归并于双峰寺,号称丛林。

成祖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海贼黄寿山,曾必长聚众作乱,劫掠揭阳县境,不久被讨平。

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广东提学副使魏校,通令全省尽毁淫祠。揭阳将所毁淫祠建为西隅大馆、魁元坊等城乡小学。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置惠来县,别称葵阳,葵阳县的出现,曾于另潮州三阳合称“潮州四阳”。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一月,倭寇自漳、泉二州入侵揭阳,掠夺大川、蓬州、钱岗、凤山诸村,后被官军击败逃去。二月,倭寇该从潮州坨埔进犯蓬州,千户所裣事万仲部署水陆兵马东南哨攻之。交战时,哨兵溃败,领哨千户魏岳、高洪阵亡。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十月,倭寇肆掠凤山、钱岗诸村。十二月,掠扰棉湖寨。驻守潮州的军门派遣肇庆同知吕天恩和裣事经彦米率乡兵合击倭寇,斩贼首领一人,俘获多人,寇大败。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一月,海贼林国显、吴平等引倭寇进犯海阳,不久入侵揭阳官溪,直逼县城南关,驻扎于潮尾村,窥城数月。守兵日夜防守,等候援兵,直至调大井乡勇才击败贼兵,倭寇转犯潮阳。

神宗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秋,陨星坠于霖田都南塘山,落地成马面状石块,当地农民拾得,称重六斤八两,送贮县库。

万历十九年四五月,蝗虫食苗,殆尽。

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二月,海寇褚采老率贼船百余只,分兵沿南北二河犯揭阳,烧杀劫掠无数。五六月再犯,七月复入县境。

庄烈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十月,知县陈鼎新为抗御倭寇与流贼,在曲脚松辟阅武场训练士兵。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置镇平县(今蕉岭县)。至此,潮州府共辖11县,即: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平远、镇平。与此同时,明王朝实施的严厉禁海政策,迫使长期海贩为生计的潮汕商帮,武装反抗,潮人在严厉禁海政策打压的政治背景下,继续大量移民,与此同时海外的潮人潮商不断壮大,奠定了今后潮商的华人世界格局。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十月二十四日夜,地大震,有声如雷,先西北后东南,倾墙坏屋。桃山、邹堂等处,地裂山崩,压死人畜。以后连震,至十一月十九日方止。

清朝

清沿明制,揭阳县仍属潮州府,潮州府属广东布政使司岭东分守道、海防兵备道。潮州府析出客语3县另置嘉应州,潮州府置丰顺县,隶属潮州府,丰顺县与潮州府辖的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澄海县、饶平县、普宁县、惠来县一起,史称潮州八邑。明清潮州府形成的潮州八邑,今海外潮人更多以此为潮汕人的界定标准。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闽寇阎王老带数千人进犯揭阳,兵至西关时,见城中有准备,遂退去。

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澄海复县,潮州府仍辖11县: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澄海县、饶平县、普宁县、惠来县、大埔县、程乡县、平远县、镇平县。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划潮州府的程乡县(今梅县)、平远县、镇平县(今蕉岭),合惠州府兴宁县、长乐县(今五华),设立嘉应州(今称梅州)。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 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至此,潮州府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澄海、大埔8县。

清乾隆三年(1738 年)潮州府析海阳、揭阳、大埔三县部分,合置丰顺县,属潮州府,潮州府所辖增至9县: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澄海县、饶平县、普宁县、惠来县、丰顺县、大埔县,除大埔以外的8县后随着大批潮人移民海外谋生经商而扬名海内外,被称潮州八邑。潮州府大埔全县操客语故未归入潮州文化圈。不含大埔,是因为大埔籍,非常在意自己的民系身份,很早就比较积极地、较多地与嘉应五邑结成同乡组织。当时,却不改称九邑,而仍以八邑为着。(注:汕头时为澄海县属地,南澳县时为饶平县属地,揭西县时为揭阳县属地)

与此同时,海外的尤其东南亚的潮汕商帮影响力与日倍增,历经唐、宋、元、明历代的潮商,很多潮州商人成为了当地经济精命脉的掌控着。因为潮州(潮汕)简称“潮”,所以有时又以“潮属八邑”代称。

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九日,揭阳武生刘公显聚兵于蓝、林二都,建营南塘山,号“九军”。起义后,举反清复明大旗,联合明闽军郑鸿逵、郑成功、陈豹等,克县城,攻府城,与府、县官兵及地方乡兵转战六七年。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四月,刘公显密入府城,对清总兵进行策反,为总镇郝尚久发觉,于五月六日被擒杀。十六日,清官兵会同乡兵数万人,围攻九军根据地——鸳鸯寨。被围八个月,虽粮尽援绝,仍坚持死战。九军的主力被剿后,余部继续在各地活动,长达十余年之久。

顺治六年(公元1647年)九月二十八日至十月三日,每晚九时至十时,东方出现彗星,长约三尺。十二月二十七日,郑成功与叔父鸿逵及林胜、杨才、甘辉等合兵,共24镇(每镇500人)至揭阳。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是年,全县多处发现虎群,最多有十余只,伤害人畜;山村人家,午后闭门,以防其害。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五月二十一日,有一虎群自埔寨来,寨众协力打死三只,余逃走。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十一月十一日凌晨,东方出现异星,长数尺,左右朝拱向上,如船状。不久消逝,有声骇然。

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八月,东方有一星,形如红烛,下有芒。(难道这是第二例?国乱必有不祥之兆啊!)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十二月八日,踞桑普山的陈玉友与潮阳的丘辉联兵袭击揭阳。陈被知县龚元英用重金募丁壮捕斩裂尸,其部被杀二百人,溺死三百人。丘辉则破棉湖寨,扎营一月后撤走。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自春至夏,夜间常有虎群闯入县城,但未发现伤害人畜。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春正月不雨,至四月四日才雨,田园大部分不能种植。当时老农说:去年除夕雷鸣,定有新春百日之旱。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五月,早禾丰收在望,一夕蛱蝶拥田,致使谷粒多秕,遂歉收。

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榕城人林得镛,获武闱第二名。

康熙六十年(1721年)会试获第九名,殿试第一名,被授予二等侍卫。林为揭阳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后称其府第之巷为“状元巷”。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正月大雪,早稻丰收;秋,桃李开花;冬,百国结实。

清宣宗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北洋乡杨祥坤在榕城首设酱油作坊,为“杨财合”号。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法国人侵占龙尾新寮山铜矿,所采矿产在白塔马丘幼浦码头装载外运。

文宗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揭阳林元剀在太平天国影响下,聚众据险抗拒官府。十二月,惠潮嘉道曹履泰、澄海营守备曾建相、潮镇右营游击忠和、揭阳知县王皆春等带兵合剿。元剀寡不敌众,败退。1854年二月被捕,杀于潮州府,余党遂散。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三月七日,太平天国北伐军将领林凤祥(榕城西门人)转战河北,在连镇失陷时被俘。十五日,于北京英勇就义。十月,太平天国冬官正丞相罗大纲(蓝田都人)与石达开分兵湘军后,在安徽芜湖败于清军,受重伤,回天京(南京)后身亡。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此后,县境部分贫苦大众陆续被招买到海外当苦力工(俗称卖猪仔)。,基督教传入揭阳,在今龙尾区门口岭村建教堂传教。

穆宗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新亨人倪世庭等与松合兴号 ,用木船首次贩运菜脯到安南(今越南)。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乔林人林毓瑞往印度尼西亚谋生,后创办兰香公司。

德宗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六月五日,有星大如盂,尾指向西方。此星与同治四年七月四日晚和八年六月十五日晚也曾出现。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丁日昌自购小汽轮一只,为航行榕江的第一艘汽船。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揭阳往南洋谋生的达1933人。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广州“巧明”牌火柴开始传入揭阳。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三月春旱饥荒,鼠疫流行全县。四月疫情更加严重,全县死亡六万多人。榕城疫前总人口4.2万多人,疫后仅存2.3万多人。二年后,棉湖又开始流行鼠疫,死一千多人。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揭阳海丰等县有三点会组织,会印镌“反清复明”字样,并取“洪”字旁为活动暗号。四月,河婆发生会员冲击教堂事件,潮州官吏奉令赴河婆查办。冬,榕江书院改为榕江高等小学堂;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又改为榕江中学;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再改为揭阳县立第一中学。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陈宝莲于榕城西门昭武第创办揭阳昔期女子学校,名为闺秀女子学堂.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八月十九日(阳历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九月二十日(阳历十一月十日)汕头光复。揭阳人何子因原在汕头拥有旧商团余众,遂扩设两个营,于九月二十一日(阳历十一月十一日)偕同刘任臣等进据揭阳,县城光复,设安民局,以邑人周易为民政长(相当县知事)。美国人护士伟利济创办私立真理护士学院。

民国

民国,揭阳县属潮循道,该时期形成的潮州八邑,仍含丰顺,潮州八邑之一揭阳随粤东行政更名而隶属潮循道未变,仍同一个行政区划。

民国元年(1912年)初潮州设安抚使,四月改设潮州军务督办、后改为潮梅镇守使署,驻所设汕头,属广东都督府。

民国三年(1914年)6月,在广东省东部东江、韩江流域设立潮循道,驻潮安县;同年10月,南澳县原属福建省的云澳、青澳等处划归广东省管辖。

民国廿五年(1936年)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澄海县、饶平县、普宁县、惠来县、丰顺县、南澳县合共九县,设立为广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通称潮汕地区。广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政府初驻丰顺县,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迁回潮安县。

现代

1949年12月3日成立潮汕临时专署,驻潮安县城(潮州城)。潮汕一词作为行政区名词出现在广东省的行政区划版图上(1949年至1952年)

1950年2月成立广东省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撤销潮汕临时专署,驻汕头市。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0月改名广东省人民政府潮汕专员公署。辖潮安、揭阳、饶平、澄海、南澳、潮阳、普宁、惠来8县。

1951年6月成立中共粤东区委员会,驻潮安县城。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粤东办事处在潮安县彩塘乡林坞村成立。辖潮汕、兴梅、东江3个专区和汕头市。

1952年5月,粤东办事处与潮汕专署合并,驻汕头。5月,中共粤东区委与中共潮汕地委合并。驻潮安县城。8月迁潮安县华桥村。

1956年设置汕头专区,汕头专区辖今潮州、揭阳、汕头、汕尾、梅州五市。汕头专区辖今潮阳区、潮安区、澄海区、饶平、南澳、揭阳、普宁、惠来、丰顺、梅县区、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等区县。

1965年0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其中包含丰顺和大埔2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至今梅州市。由于潮州八邑成员丰顺划归梅州,潮人被迫排丰顺、改南澳的潮州八邑:澄海、潮安、潮阳、揭阳、普宁、惠来、饶平、南澳(替代丰顺)。

1965年7月19日,国务院第157次会议决定,由汕头专区揭阳县划出西北部13个公社(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成立揭西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县政府驻河婆镇,属汕头专区管辖。

1968年3月成立汕头专区革命委员会,行使全区党政一切权力。辖揭阳、潮安、饶平、澄海、南澳、潮阳、普宁、惠来、海丰、陆丰、揭西11县和汕头市。驻汕头市。1970年9月19日改称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2月,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普宁县的贡山、湖西、四乡等3个村划归揭西县,普宁县面积为1591.55平方公里。

1983年7月汕头地市合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辖今潮州、揭阳、汕头、汕尾四市。汕头市下辖今揭阳、饶平、澄海、南澳、潮阳、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潮州市等10县1市及金平等5区。同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所属海丰、陆丰2县划归惠阳地区,余8县1市并入汕头市。

199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同年12月汕头市行政区域拆分成现今的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饶平县归潮州市管辖,揭西县、普宁县、惠来县、揭阳县地域归揭阳市管辖,南澳县、澄海县、潮阳县、经济特区等归汕头市管辖。出现了三个互不统属的省下次一级行政区。这样,有史以来未曾离分的核心潮汕地区瞬间分道扬镳。这可视为潮汕正式从近2000年同一个行政区划拆分为三个的标志性事件。

2012年12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揭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揭东县,设立揭阳市揭东区,将揭阳市榕城区的磐东街道划归揭东区管理,以原揭东县(不含地都镇、炮台镇、登岗镇)和榕城区磐东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揭东区的行政区域;将原揭东县的地都镇、炮台镇、登岗镇划归榕城区管理。[6]。行政区类别

古代郡县

所属地区

广东省揭阳县

下辖地区

辖今潮汕地区、梅州、闽南漳州大部一带。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