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正文

崇州经济开发区毕业证19年原版样本

|崇州经济开发区毕业证19年原版样本毕业证样本{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类 型

经济开发区

规划面积

13.3平方公里。。崇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以下简称工业区)是2005年经成都市政府批准设立(成府发〔2005〕52号),现规划面积为13.3平方公里。2010年5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10〕96号)批准,崇州工业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全称为成都崇州经济开发区。到2020年,崇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3.3平方公里,工业区内重点发展家具、装修装饰材料、制鞋三大百亿产业,

崇州经济开发区地图

并逐步形成成都(崇州)家具产业园(中国家具名城)、装修装饰材料产业园(西部涂料基地、西部管材基地)、制鞋产业园(中国女鞋生产基地)。[1]

崇州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

工业区地处崇州市中心城区东部,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以内,与成温邛高速公路、光华大道和规划中的第三快速通道、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成都-温江-崇州城市轻轨和双流国际机场相连。

崇州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

园区基础设施完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按照成都市产业规划和“一区一主业”发展要求,结合崇州市产业基础,工业区重点发展轻工类企业产业,目前工业区规划了包括4.63平方公里家具产业园,5.74平方公里装饰装修材料产业园,4.75平方公里制鞋产业园, 1平方公里综合配套中心(明湖商务区),0.5平方公里物流中心。截至目前,共引进企业300余家,总占地面积10600余亩,协议总投资约152亿元。美涂氏、全友家私、更新家具、掌上明珠家具、康奈集团、君健塑胶、丰丰食品等一批投资上亿元大项目已落户工业区。

目前,园区内已建成道路、管网及配套31公里,连接市区干道(唐安路)、华怀路,与成都外环高速、成都光华大道、双流国际机场相连;拥有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供水能力5万吨的自来水厂;已建成供电线路20公里,拥有110kv、35kv变电站各一座,日供电能力可达8万kva;已建成供气管网5.34公里,日供天然气能力可达4万立方米;已铺设通讯线路6公里,配程控电话装机容量5万门。基础及配套设施完全满足企业建厂和投产需要。

交通: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川西旅游环线公路纵跨工业区腹地,区内道路两横五纵,连接市区干道(唐安路)、华怀路,与成都外环高速、成都光华大道、双流国际机场相连。

通讯:程控电话装机容量5万门,余量充足;无线通讯机站覆盖全区;有信息平台,idd、isdn、ddn、adsl等服务齐全。[2]

工业区管委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实行封闭运行,下设综合办公室、工业招商局、拆迁部、规划建设部、报建部、促建一部、二部、经济运行部、兴蜀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安保与区容管理部。为企业提供投资咨询、证件办理、项目促建、融资担保等一条龙服务。[3]

崇州经济开发区产业概况

工业区内规划了四个产业园。

1.皮革及皮革制品加工产业园——位于工业区西南,南临西江河,规划用地约2000亩。

2.成都台州工业园——位于工业区中部,规划用地约2000亩,以建材、汽摩配件为主。

3.医药及食品产业园——位于工业区中部,与世纪大道相邻,规划用地约2000亩。

4.家具服装产业园——位于金鸡工业大道以南,规划用地2000亩。

崇州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

(一)企业入驻、建设的所有相关事项均可在崇州市工业区管委会办理,可办理包括项目立项、环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报建、施工、验收等相关手续;管委会为企业提供融资和担保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二)为入驻企业提供七通一平(水、电、气、路、排水、排污、通讯、自然平场)。

(三)综合报建费用应缴纳费用为人民币98.3元/平方米(建筑面积),在崇州市工业区投建的工业项目优惠至12元/平方米。如项目一次性报建1万平方米以上,报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100%给予返还;

(四)企业建成投产后,企业所得税本市财政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全部返还企业;后五年50%返还企业;在我市投资新办外商投资企业或实际年入库税金100万元以上的新办内资企业,增值税本市财政地方留成部分,自项目投产之日起,前3年每年按50%的比例,奖励给企业作发展资金。

(五)企业在享受国家、省、市和甲方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时,按照最优惠的政策执行。

(六)灾后重建的优惠政策(目前,成都地区只有都江堰市、崇州市、彭州三个重灾区可以享受到;我市由于西部山区受灾,故享受国家、省、市关于重灾区政策。)

1、自2008年7月1日起,对受灾严重地区实行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政策,允许企业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国家限制发展的特定行业除外。

2、受灾严重地区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招用当地因地震灾害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经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灾区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3、政策支持

崇州市已及时兑现国家、省、成都市扶持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全面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抗震救灾期间增值税扣税凭证认证稽核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513号)和成都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灾后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成国税函〔2008〕83号)等文件中扶持企业恢复生产加快发展的办法和措施。

4、融资支持

(1)争取上级财政部门对我市工业企业灾后重建的资金支持及贷款贴息支持。

(2)积极主动对上争取政策,力争把崇州更多的灾后重建项目纳入各级灾后重建项目总体安排,争取灾后重建项目信贷支持;加强与第一批灾后重建项目的对接,加大争取信贷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行等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工业企业灾后重建低息贷款支持。

(3)对符合融资条件的企业,崇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积极提供融资服务和信用担保,并免收担保费,连续执行两年。

(4)对崇州市年入库税收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且当年增幅在30%以上的,给予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以银行基准利率计算,最高额不超过100万元,当年享受省、成都市技改和技创及其它贴息、补贴的企业不再享受),连续执行两年。

5、用地支持

(1)加快调规报征速度,清理置换存量土地,更快地为更多工业企业办理用地手续。

(2)按国土资源部即将出台的保障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措施,对按规划需要整体搬迁的工业企业,在收回原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采取划拨方式供地。

(3)增加新增用地规模,对工业集中区内的年内新开工企业,解决土地指标。

6、服务支持

(1)规划和建设部门加快做好轨道交通在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定线工作。对工业区项目的规划手续办理,无特殊情况的必须当场办结。对新建工业企业,在资料齐全的前提下,规划和建设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必须在半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在个3工作日内牵头办结审图事项。对震后重新开工企业,由业主组织施工方、监理方、地勘方、设计方自检确认后,即可开工续建。

(2)质监部门免收对所有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专项抽查的质检费。对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如果出现违反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的行为,除重大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有意制假行为及其它故意违法行为之外,只给予行政整改,免予经济处罚。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免检产品。

(3)工商部门对申请开业、变更登记和因在地震中损毁营业执照的企业开设“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登记时限。对因灾情影响无法按时参加年检的企业,将年检时间延到2008年11月30日前,并免收年检费用。

(4)交通管理部门开放重点优势工业企业经营和原辅材料“绿色通道”。在保证灾后公路重建,维护公路完好的情况下,在治理市内工业企业“双超”货运车辆时,实行“先放行,后处理”。

(5)各职能部门要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和协调,为灾后企业恢复生产加快发展提供能源、交通运输等要素保障。[4]

崇州经济开发区投资导向

按成都市“一区一主业”发展要求,崇州市主要发展家具、制鞋、装饰装修材料三大产业。

崇州经济开发区家具产业发展

目前,崇州是中国最大的板式家具生产基地,2010年,崇州市委、市政府建设“西部轻工名城”发展战略,确定了崇州市打造“中国名牌家具的摇篮”建设目标”的建设目标。崇州家具产业园6956亩,定位为建设品牌家具制造企业园,基于崇州产业发展需要,主要引进家具配套木器漆及建材漆企业,目前,园区已会集了成都全友、掌上明珠、东京家具、天子集团、创新家具、更新家具、宁波柯工贸等众多品牌家具企业。其中,成都全友家具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家私民营企业集团产品销售在全国同行业连续多年遥遥领先,已堪称中国综合性家具企业的领军企业。

计划到2012年,现有6956亩家具产业园基础设施全部建成,完成工业投资75亿元,入园企业基本竣工投产,产品配套能力达到80%以上,形成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家具产业集群;培育年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1家,年产值过20亿元的企业1家,年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5家;培育“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企业6家,“四川省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企业10家;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入库税金4亿元,提供6-8万个就业岗位。

到2017年,家具产业园新增4500亩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入园企业基本竣工投产,家具产业园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产品配套能力达到90%以上;培育年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年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2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家;培育“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0家,“四川省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企业20家;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以上,入库税金11.7亿元,提供8-10万个就业岗位。

崇州经济开发区成都制鞋产业

中国的制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广州、温州、泉州、成都为主要生产基地的格局,即通常所说的“三州一都”。成都崇州制鞋以女鞋为主,兼有童鞋、运动鞋等其他鞋类产品生产。成都市现共有制鞋企业1700余家,鞋材配套企业3000余家。全市女鞋生产企业约有1100余家,年产量1.4亿双,居全国第三位。

成都鞋类产品以出口为主,其中女鞋出口占全国女鞋出口1/3,出口国达35个,以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为主。

成都鞋业产业发展经过了自产自卖、承接订单、贴牌生产等阶段,开始重视品牌、商标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规模的重要作用。我市制鞋企业现已拥有鞋类产品自主品牌300多个,其中中国真皮名鞋称号2个,中国真皮标志17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国家鞋业优等品称号15个,四川省著名商标7个,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3个。

计划到2015年前,成都崇州市是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国内制鞋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及检测中心、贸易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品牌展示中心、信息中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五大中心")。年生产能力达5.5亿双,制鞋产业总规模10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00亿元,贸易、服务业等收入500亿元,带动成都及周边96万人就业,其中鞋业产业工人62万人,贸易及配套服务人员34万人。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